都市花缘梦(211-225)(16/36)
有一次是在一九八六年,新铸铜钟高三米,径二点三米,重喧十吨以上。钟体内外,镌铸《妙法莲华经》七卷及铭文共计六万七千字;它采用蒲牢雕龙作钟钮,以八瓣莲花为钟唇,每瓣铸有一处撞钟点,其中六处钟点上铸有梵文。钟脊上立南无毗婆尸佛和南无释迦牟尼佛等七个佛龛。近年来,每到除夕之夜,杭州市各界
士和外宾、侨胞、游客聚集在净慈寺钟楼内外,举行新年撞钟除旧迎新活动。当百零八声钟声响,正好是新处伊始之时。这一象征着祥和、欢乐、安定、团结的活动,为古老的南屏晚钟注入了新的涵义和魅力。南屏晚钟是指南屏山下净慈寺的钟和钟声。净慈寺里原有一
大钟,傍晚钟声响起,回
于苍烟暮霭、玉屏青嶂之间,与对面的雷峰塔遥相呼应,组成西湖迷
的晚景。
三潭映月。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三潭印月岛的前身是水凡保宁寺,北宋词家秦观《送僧归保宁寺》诗中有句云:“西湖环岸皆招堤,楼阁晦明如卧披。保宁复在最佳处,水光四合无端倪。车尘不来马足断,时有海月相因依。”可知岛上赏月由来已久。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
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三潭印月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从岛北码
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
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
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
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西湖三岛中最大之《小瀛洲》,湖中有岛,岛中有湖,亭阁参差,宛如《蓬莱仙岛》。岛及南面三座小石塔,均是古代浚湖时所成。中秋夜在塔内点灯,与月影印成奇景。
断桥残雪。断桥,今位于白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