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佛入东海,阿顶山门(11/15)

待他。你们在这里一天的活儿,莲觉寺管吃管住,管你们穿有暖衣睡有炕,一天还算足五十文的工钱给你们;足三十天,走的时候一次把工资发给你们,还加花红,给的是白花花的一两实银。”

去年央土大涝,东海道的官、商奉旨捐输大量白银米粮赈灾,造成东海各地的银价、米价飞涨,原本朝廷规定一两银子兑一千文铜钱,位于东海道北方的首治靖波府因在镇东将军慕容柔的眼皮底下,涨幅还勉强压抑在一千两三百文上下;在越浦、湖阴、湖阳等商业大城,银钱的汇兑早涨得不象话,物价也因此居高不下,民怨迭起。

这些贫苦乡一辈子也没见过一块货真价实的银铤,听得莲觉寺居然要以价高的银两充当工资,莫不欢欣鼓舞,适才的阴霾一扫而空。

耿照也跟着咧嘴傻笑,故作欣喜的模样,心中却想:“一月的工资足一两白银,可比衙门差役、世袭军户高多了。究竟……要什么活?”却听恒如说:“依寺内的规矩,门之除了香客,其余皆是出家僧。你们可不能这样活儿。”换执役僧取了板凳剃刀,要为乡们落发。

一名缺了门牙的青年汉子嚅嗫道:“佛……佛爷!俺家里只俺一根孤苗,要传宗接代的。俺……俺可不能做了大和尚。”

恒如冷笑道:“剃度为僧,你配么?我呸!你们剃、穿僧衣不过做做样子,除了我或其他“如”字辈以上的弟子问话,通通都给我装哑吧!寺中香客进进出出,哪个敢多说一句,我一样扔他下后山。”

依言,一个一个坐下剃

耿照进退维谷,转念忽想:“明姑娘说阿兰山上梵剎如林,寻路下山,哪还有比扮成和尚更方便的?”豁然开朗,也坐下剃了个大光。在井边取水洗去落发,就着水面一看,差点连自己也不认得,心想:“也好!便是岳宸风从天而降,又或明栈雪仓而出,只怕也认不出我。六大门派也好、外道七玄也罢,都拿着赤炼堂贴出的绘影悬红来寻“耿照”,却不会为难莲觉寺的小和尚。”虽身陷异地、不知所以,忽有种心怀一宽的感觉,若非不欲惹眼,几乎要放声大笑起来。

恒如命取来旧僧衣,让众更换妥适,随即分派工作,由执役僧们各自带去活。

这“活”二字却不是什么不可告的秘语黑话,而是扎扎实实地活儿,从打扫庭除、修剪花木、清洗大殿乃至膳房帮厨,无所不包,工作既繁杂又沉重。饶是乡们平劳动惯了,也大感吃不消,只是一想到一两白银的月资,都咬牙苦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