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佛入东海,阿顶山门(7/15)
教,是从西方跋山涉水而来,因受到央土王权的欢迎,一跃成为显学。又重新传东海,不过是近一百年间的事,多少还是挟着央土王朝的统治强渡关山,影响力毕竟有限。
耿照之父耿老铁出身中兴军,所谓“中兴军”是指三十年前独孤阀起兵时,从各处响应投奔的义军,其来自天南地北,战后天下底定,五道残
、百废待兴,这群异乡兵便就地落籍,被遗留在全然陌生的东海之滨终老。
耿照从小随父亲、姐姐念佛拜菩萨,崇敬出家,龙
村附近乃至朱城山下的王化四镇,俱都如此。是到了近十年之内,才陆续有东海当地之民迁
混居,渐渐也听惯了本地
诵“龙王大明神”的尊号。
对他来说,杀害比丘与僧戒,同样是不可思议之事。
明栈雪笑道:“都说了东海无佛,你又何必认真?我告诉你,昨儿你爬上的这座山,是越城浦外的第一名山阿兰山,山上梵剎如林,都是奉了朝廷恩旨,为“泽被教化”而设。这寺院便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名唤莲觉。”
越城地当三川汇流之处,乃东海中部第一大城,亦是河道中的良港,故又称“越城浦”,自古便是通枢纽,河面上舟楫相望、宛若棋布,终年络绎不绝,繁华犹胜于湖阴、湖阳两城。
阿兰山位于酆江、赤水的角,孤峰挺秀,俯视江流,古称“桅杆山”。太祖武皇帝驾崩后,太宗独孤容继位为皇,他在一统天下的战事中看过太多血腥杀戮,遂推行利益天
、度脱一切的大乘佛教,改桅杆山为“阿兰山”,号召东海仕绅捐献
力物力,在山上修葺古剎,广开丛林,成为东境首屈一指的佛门传香。
莲觉寺号称“阿顶三川第一剎”,大名自是如雷贯耳,耿照暗忖:“本以为行至荒僻无的野地,正可躲避敌
追踪,没想却到了越城左近。若真是莲觉寺倒好,我扮作迷途的香客,正可混出山门去。”打定主意,不再理会明栈雪,独自坐在窗棂之下,留意着
窗缝的曙光。
一直等到上三竿,觑准了个无
的空子,推窗跃了出去;回眸一瞥,见窗板晃摇的幽影之中,似有一抹滑润如水的
子曲线,没于
黄
处,却说不清是腰是腿,或仅仅是出于自己的想象。
回首遮眉,阳光倒是比想象中更加刺眼。
耿照步出檐影,若无其事地往门墙的方向走去--如今推想起来:昨儿夜里那座没挂灯笼的小耳房,兴许就是莲若寺的某个偏门。循着原路出去,毋宁是眼下最安全无虞的选择。
走着走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