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6/15)

,皇太伯扶持隆德帝登基时,在太庙立下血誓,将“皇亚父”的尊位制度化。鎏金宝匣中的血誓金册,需礼部、钦天监和皇帝三方钥匙才能开启,成为皇帝难以摆脱的政治枷锁。皇太伯借此掌控礼部与御史台两大要害部门,即便皇帝掌握军权,仍无法撼动其朝堂根基。

御史台作为光宗朝设立的监察机构,本应独立超然,却因皇太伯的运作沦为礼部附庸。这种盘根错节的势力分布,让皇帝投鼠忌器——若强行清洗,恐引发地方大员以“清君侧”之名叛。因此,通过“大礼议”这种合乎法统的方式推翻血誓金册,成为最稳妥的选择。

项仲才此,皇帝暗中观察已久。礼部一尚书两侍郎中,这一年来,唯独他行事最为张扬——奏对时言辞犀利如刀,议事时锋芒毕露,与往的低调谨慎判若两。然而,礼部尚书薛崇和左侍郎毛方才是皇太伯真正的心腹,项仲才却一反常态地上蹿下跳,摆出一副竭力投效皇太伯的姿态。这般反常,起初让皇帝颇为困惑,甚至怀疑他是否真的倒向了皇太伯一党。

直到一,皇帝与赋闲多年的前左相黄善长夤夜聊之时才知道这竟是黄、项两大新宋政治世家一次空前的谋划:项仲才所谓投靠皇太伯只是一个障眼法,他将借婚制改革与皇帝处处唱反调,以取得皇太伯信任,借机整合礼部内部的亚父党、清流党和项党三派势力,为发动大礼议创造条件。

正如钱大监所言,新宋八大世家最擅“出卖与背刺”.表面上是为遏制元阳教而推行婚制改革,实则是打二十年的权力桎梏,重塑朝堂格局!

“还有一个事,是和浣湘相关的,倒是不急。”

她见我一直沉默,心中愈发不安,纤纤玉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抬眸望向我时,眼中盈满忐忑:“莫要疑心嫣儿对你的意。嫣儿……嫣儿恨不能让你用最羞的方式作践,嫣儿对你一见倾心,唯有你这般品貌如玉、智高才艳……”她突然止住了

“不!”她自嘲一笑:“我方才说的没有一句是真心话!那你我相之后,我在激之下,不择言,吐露了许多疯话。事后回想,心中惶惶,终于决定面对自己。”

嫣儿说到此处,声音一顿,垂首片刻,纤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忽而,她抬眸望向我,双颊绯红如胭脂,眼中似有火焰跃动,声音颤抖如绷紧的琴弦:“嫣儿自小便有些羞于启齿的怪癖:七岁那年,嬷嬷罚我跪着抄《德》,膝盖硌在青砖上,我竟偷偷把裙摆卷得更高,后来这羞的欲望越来越重,若家中长辈命我做违心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