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第二百七十二章 设局造势(4/9)

是做给客户看的。”

“为什么针对我们?”

易总又问。并非她对此没有看法,但她想听听张一鸣的意见。

“可能因为现在在海洛因的易上,我们已经是最大的供货商,而我们的客户也是市场上最大的分销商。擒贼先擒王,只要把我们打倒,然后接手我们的客户,海洛因的市场就被他们控制。控制住市场就控制了价格,也就控制了利润。到时候其它一些小的渠道和客户就只有跟随,没法抗衡了。”

易总点点,又问:“那我们怎么办?”

张一鸣沉吟一下,道:“我先给您讲个故事,也许对处理目前的局势有所启发。”

易总看看张一鸣,微微笑了一下。她欣赏的就是张一鸣这种处惊不,越临大事越有静气的特质。“你说。”

“我以前是做投资的,这您也知道,我想讲的是一个投资大师的故事。87年10月19美国市崩盘,关于这场灾成因的分析、过程的描述以及事后的反思,汗牛充栋,我就不说了。我想说的是,在这样的突发事件中,有一个的反应跟大多数不一样,这个就是最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当正在休假的他得知灾发生,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跑回办公室的电脑边盯住市场,而是立刻拿起身边的电话跟自己所有重要的客户沟通,告诉他们市这种非正常的剧烈波动一定是短期的,请大家保持心态平和,不要慌张。

“因为稳住了客户,所以林奇的基金避免了被大量赎回的命运,而正因为基金规模保持了稳定,林奇才能够有足够时间和资金回过从容应对后市,并很快扭转局面。

“作为一个投资者,很多对林奇优秀的发掘公司价值的分析能力和突出的投资作技巧津津乐道钦佩不已,然而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基金经理,林奇卓越的权衡轻重缓急、把握大局的能力才是使他得到最伟大的基金经理美誉的重要原因。试想,在87年崩盘质的灾下,无论多么优秀的投资者都逃不过损失的命运,林奇的基金也不例外。但这就是大师与高手的区别。大师知道基金的生命线首先是客户的信任和信心,其次才是业绩。说起来华尔街的基金经理,谁不是高手?但又怎么样呢?灾中,大多数高手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只知道着眼于票价格,忽视了基金的钱都是投资的,不稳住投资,导致他们大量赎回,基金经理就必须进一步被动抛售票应付赎回,结果成为恶循环,越抛票越跌,越跌投资越赎回基金,越赎基金经理又只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