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节(3/5)
诀就在这里,拿到盐引的还不一定领到盐,因为盐资源紧张啊,你得为国家考虑啊。因此几年前
粮食的商
,有七成
可以领到盐。要是现在想
粮食,只有三成
有可能领到盐,剩下商
就排队吧,顶多排到二零一二,不想排了怎么办,那就当为国家做贡献,大宋国永远不会忘记你!
永远……
宋徽宗拍案而起,这么好的变法,国家富强指可待,还等什么,立即下旨,全国施行!
旨意下达两天后,惹怒了一名官员,即将回京述职的山东巡按御史曾孝序。
曾孝序最近遇到了一系列异常举动,吏部朋友暗自传信给他,下期(每年一期)会将他调离山东。曾孝序担心西门庆的案子不能了结,因为此次审查的是兵部官员(提刑院属兵部)需要由兵部侍郎(宋朝的六部其实形同虚设,这里都是按明朝理解)向皇上提。因此曾孝序向内阁发函询问,过了两天,得到蔡京回复“该部已知道。”
知道?什么意思,知道就上奏啊。
可是兵部太多理由了,案件多,公务忙,材料复杂,需要详细审核。国家大事怎么能率,按程序慢慢走吧。
果然是“随你有拨天关本事也无妨”但这不是故事的结局曾孝序没有气馁,他调转枪直奔着蔡京拼命去了,借着回京述职的机会,掏出了一纸奏折,当朝奏给宋徽宗。
“太师所行之法,都是损下益上。国家财运贵在流通,如果取民脂民膏聚在京师,恐怕不是太平盛世的做法。”
曾孝序的话带着威胁,再胡闹老百姓可就造反了!
蔡京缓步走了出来,上奏皇上:“曾孝序危言耸听,阻碍国家大事。如果不变法,我大宋如何强国御敌。”
宋徽宗点称是。太有道理了,是啊,军饷啊,粮
啊,宫里的吃穿,哪块不要钱。朝廷没钱怎么办事?
蔡京已经动了杀机,但是御史言官提出批评是正常工作,总不能因为这个就定罪。心念一动,“臣认为,曾孝序道德品质有问题,应该付吏部重新考察。”
此话一出在场百官吓的直缩脖子,完了,太师要磨刀了。
“陛下,百姓的财力被国家用尽了,谁还会愿意保家卫国?”
(原文:民力殚矣,谁与守邦)曾孝序看着蔡京大声说道。蔡京不再说话,双眼眯缝着,孙子,跟我玩命啊?你太了。
徽宗不想生事,做了个和事老,下令吏部重新考察曾孝序。
几天后,吏部侍郎惊奇的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