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14/34)
时候,偶尔听到他们谈话的只言片语,他明白了,赵德良正在考虑柳泉市班子的问题。有一次,他听到了王增方的名字,心中愣了一下。王增方是北京下派挂职的部,难道赵德良考虑把他留下来?
让王增方留下来,是唐小舟的小算盘,也算是他所犯的官场毛病。自从柳泉一再出事之后,他便在考虑一件事,估计柳泉会发生官场大地震,这场地震,到底会震倒多少,目前难以定论。可以肯定的是,叶万昌那把椅子,肯定要换
了。唐小舟让自己站在赵德良的角度考虑问题,一次又一次想到叶万昌之后,柳泉班子的配备问题。
唐小舟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是你主导调整柳泉市班子,你应该怎么办?
这个班子,因为是祝国华和叶万昌一手建立的,他们的伯乐,都是同一个,省长陈运达。中央调配
部的时候,不喜欢党政同一条线,道理也在这里。两
如果同心协力
好工作,自然是大好事,假若两
同心协力谋私利,整个班子,就会铁板一块。柳泉的
况,正是如此,尽管有张盛恭这样的异己分子,但总体来说,成不了气候,整个柳泉,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余丹鸿至少有一句话是对的,临时从外面调
部进去,怎么突
柳泉这个权力壁垒?王增方在此地挂职,又没有太多地方色彩,将他列为首选,是当前
况下,最好的选择。如果让王增方同现任市长搭班子,恐怕有相当难度。且不说关泉曾被指定主持工作,在常委里面排名第二,王增方的前面,还有一个排名第三的副书记张盛恭。有这两个
在,他是很难开展工作的。现任市长和副书记,必须有一个
要调走。最好是市长离开,重新调一个市长进去。党政一把手,都是外来的,其中王增方因为在柳泉
过一段时间,当书记,应该镇得住。
问题不在于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而在于常委会是否能够通过。
班子里,马昭武肯定听赵德良的,丁应平是赵德良提起来的,在这件事上,他自然也会站在赵德良的立场。所以,赵德良叫常委来谈话的次序,便很有讲究,先叫马昭武,接着是丁应平。第三个考虑的是彭清源。
江南省官场有两根平衡,一个是彭清源,另一个是游杰。彭清源是直接和陈运达对立的力量,游杰则是高
子
身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不屑于和陈运达、彭清源这类凭过硬的政绩和多别
几倍的努力苦挣苦
上来的
部搭帮。如果要建立权力平衡,这两个
,是最好利用的。彭清源肯定会尽最大可能反对陈运达,而他反对陈运达的最大力量之源,便是和赵德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